
Q:贵校如何通过国际化举措支持中国在未来十年成为全球教育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2023.5.29)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深入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于2023年十一期间发布了《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发展行动计划2030》,旨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全面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行动计划2030》明确了坚守“一个初心”:即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世界之光”(校歌);汇聚“两类资源”(全球校友、全球师资),夯实“三个载体”(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丝路国际校区、海外创新中心),统筹“四大要素”(国际创新团队、国际创新平台、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合作成果),并特别明确了行动框架——“提升五种能力”,包括人才培养(Learning)、科研创新(Innovation)、管理服务(Governance)、平台支撑(Highlands)、师资保障(Talents)五个方面的能力水平,这五种能力的首字母合起来就是“LIGHT光”,这也正是西安交通大学“为世界之光”的初心使命(LIGHT up the World)。
《行动计划》发布以来,西安交大开展了十项专项行动,并明确了各项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形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清单,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
人才培养方面,一是制定政策,协同推进学生国际交流,鼓励每个优势学科都要开展至少一项联合培养项目。《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学生因公出国(境)人数明显增加,约550名本科生、1504名研究生赴境外学习。研究生派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达到57%。二是重点学科率先推进英文课程体系建设,吸引国际生源留学交大。本科生方面,国际教育学院牵头,首批在机械、电气、能源与动力工程三个学科,建设全英文授课项目,目前已完成培养方案、学费定价等工作。研究生方面,由研究生院牵头,实施“‘十四五’规划精品系列教材专项计划”,目前已立项 20 部英文教材。同时,在绩效考核中对开展英文教学予以奖励(包括教学资料和授课语言均为英语),翻倍计算课时量。
科研创新方面,积极筹建海外创新中心。比如2024年9月,根据香港“背靠祖国、面向国际”的定位,搭建中国西部创新港(交大新校区)与香港自由贸易港的沟通桥梁,在海外校友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该研究院是西安交大于《行动计划2030》发布后落地建设的“海外创新中心”之一,拟承载的功能主要包括海外招生宣传、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产教融合项目推进、精准引智引才等。
管理服务能力方面,一是启动“全球传播使者计划”,聚合多元媒体力量,讲好交大故事丝路故事。打造“青连丝路——丝绸之路国际青年影像交流计划”竞赛活动,以图片、短视频、微短剧、微电影等形式,推动丝路题材优质影像内容的中外联创联播,旨在深化中外交流合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二是着眼未来,规划中国西部创新港二期建设,在渭河北岸建设“丝路国际校区”,开展国际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校区园区建设。
平台支撑方面,一是实施“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升级行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是由西安交通大学携手海内外百余所高等学府于 2015 年 5 月 22 日在西安发起成立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国际高等教育开放合作平台,联盟永久秘书处设在西安交通大学,迄今为止已有44个国家和地区的207所高校成为联盟成员,围绕能源、航天、材料、法学、全球健康、文化遗产保护、产教合作等形成了16个子联盟开展深入合作。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亚峰会”主旨讲话中指出“加强文明对话,支持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为进一步深化联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联盟建设进入2.0时代。学校作为联盟首倡发起单位、理事长单位及永久秘书处,充分发挥联盟作用,提升服务“中国-中亚”“上合组织”两个区域合作平台的能力。2023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首倡发起并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中亚高等教育合作论坛”,2024年11月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了“一带一路硬科技大会”讲、演、展一体化系列活动;今年是上合组织“中国年”,3月教育部安排西安交大承担上合组织大学中方校长办公室职能,也是对西安交大长期以来坚持高水平开放办学,深耕“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等工作的认可与信任。
师资保障能力方面,自2015年起,西安交通大学已连续举办10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研讨会,是面向全球杰出青年学者开办的职业发展交流盛会,已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地区)的2200余名海内外青年优秀人才来校参会。
自2016年起升级为陕西省“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使与会学者深入了解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来访学者与陕西省内相关单位建立实质性的联系与合作。论坛包括全省主论坛和17个分论坛,包括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园区及地市等,已形成品牌效。
我想以西安交通大学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合作为例进行说明。
米兰理工大学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战略合作伙伴,两校自2009年签署合作协议以来,已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联合办学等方面已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截至目前,双方围绕双博士校级合作、双硕士校级合作以及交换生校级合作3个方面签20多份协议,合作涉及电气、电信、机械、人居、航天航空、能动、人文、管理等诸多领域。米兰理工大学也系西安交通大学发起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常务理事单位,担任了2022-2023年轮值主席。
2016年,两校签约共建“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学院”(以下简称“联合设计学院”)以及联合创新中心。2019年由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在创新港落地建成了联合设计学院大楼“米兰楼”,并成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对外合作的示范窗口。2019年3月,两校合作的“古迹与遗址保护专业硕士双学位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在长期友好合作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学于2022年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合作共建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米兰理工联合设计与创新学院,当年首届学生入学。为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合作,经两校协商并报中国教育部批准,学院于2025年3月13日正式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米兰理工联合学院。
学院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拥有18000多平的教学空间。她既沐浴着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蕴与百年交大的优良传统,又为学生接触科技前沿、创新生态和产学研融合环境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卓越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
学院立足“新工科、大设计、重交叉”的学科发展理念,探索中外合作、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创新办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能够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杰出人才。学院开设工业设计(学制4年)、建筑学(学制5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制4年)3个专业,均为国家一流专业。
培养特色:
1.融合两校在设计和工程领域学科优势和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中意双方精心打磨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由米兰理工大学师资、西安交大双语授课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课程设置严格遵循教育部有关中外合作办学四个“三分之一”的要求。
2.采用“双学位”“双注册”“T+0”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并达到相关要求后,可同时获得西安交通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米兰理工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证书。米兰理工大学教师来校授课,学生所有的培养环节均在西安交通大学完成,真正实现“不出国门留学”的优势教育体验。
3.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设计实践为主线进行课程设置,已开设专业课程实践占比接近40%,同时积极构建“交大+米理+企业”的创新工程化培养环境,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筑设计、设计实践等系列课程外方教师、中方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课程成果迅速转化,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共建共享。
办学成效:
学生兼具西安交大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米兰理工创新的实践能力。在两校教师、学生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下,学院学生在国内外各类赛事中频频获奖,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40余项,省部级奖项80余项,获国际设计三大奖中的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大奖5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际赛道金奖5项。
Q:您对于如何成功建立和维护国际合作关系有什么建议?
深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全方位合作不断推向纵深:
西安交大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注重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战略合作关系的维护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方应注重合作关系的维系,并需要有实质性合作项目的推进与执行才能使合作关系不断稳固。
形成平等互促、长期稳定不断拓展的合作机制,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Q:来华留学越发火热,您认为来中国留学和在贵校留学将为全球留学生带来什么益处?
来华留学是贯彻“引进来”“走出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体现。中国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甚至工作。
西安交大作为中国顶尖大学之一,是中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C9联盟成员高校,有着雄厚的教学与科研实力,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特别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创建,为外国学生来华学习提供了一流的软硬件环境。西安交通大学坐落在丝绸之路起点、中国十三朝古都西安,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海外青年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最佳目的地。西安高校云集,学习氛围浓厚。随着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双中心”城市,为西安的发展擘画了更加美好的蓝图。
我们诚挚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来西安交大学习生活!
Q:此次参加2025QS高等教育峰会您体验如何?有什么感受?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QS高等教育峰会,峰会汇聚了一批高校管理者、一流学者、行业专家、政府领导人和企业决策者共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与国际国内同行相互交流、碰撞、借鉴让我从更加广阔的视野、多维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和内涵。
其中,引领高等教育走向“一带一路”和科技引领教育发展是我最感兴趣的两个主题。
"一带一路"通过经济、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为中国与世界建立联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其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人们对其潜力还缺乏更加透彻的了解,本次研讨会通过探讨“一带一路”的一些工作成果以及未来计划,使相关地区的高校能够从这一全球计划中获益更多,我想这也是西安交大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初心。
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创新的模式和教育的范式。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兴奋又有困惑。数据的积累与共享,专业大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授课方式和考试方式的调整,学习管理系统的使用与反馈,我们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以服务于学生、学者和整个大学的发展。本研讨会通过研究成功应用案例和创新实践案例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